7月3日,由水電五局承建的引江補漢出口段工程排水泵站首倉清水混凝土順利開倉澆筑并圓滿完成,標志著該工程在核心工藝質量管控上取得重要突破,為后續大規模清水混凝土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引江補漢工程首倉清水混凝土澆筑方量約為110立方米。施工過程中,項目部為攻堅高品質清水混凝土澆筑,從三大方面聯合專項行動周密部署。一是人力保障方面,項目部特別設立“黨員責任區”和“黨員示范崗”,由黨員骨干帶頭攻堅克難。不僅邀請在白鶴灘水電站成功實踐鏡面混凝土澆筑的權威專家、華東院、三峽大學等外部資深顧問進行指導,更充分發揮水電五局項目黨員技術骨干的核心力量,深度參與核心工藝制定與混凝土配合比精細優化設計。針對關鍵振搗班組,黨員技術能手牽頭組織多輪次專項操作培訓與技術微課堂,確保工藝標準精準落地、操作技能人人過硬;二是在材料選用上,項目部實施嚴格的原材料篩選和質量控制體系,從源頭保障品質。在模板系統及脫模機選型上,黨員攻關小組牽頭進行多輪比選論證并通過1比1模擬澆筑多個試驗墩反復論證粉煤灰摻量、鋼模板、維薩板、水性、油性脫膜劑、模板漆比選一系列試驗,最終確定了選用了業界公認成熟可靠、最高標準的進口維薩板加模板漆;在材料采購環節,黨員責任崗嚴控成本與質量,積極推行“雙優材料”策略,價格優、質量優,實現降本增效與品質保障雙贏;三是技術優化環節,項目部始終堅持“試驗先行、樣板引路”理念,項目黨員技術骨干牽頭編寫了詳細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方案,并精心建造了4座試驗墩進行系統性模擬驗證。黨員技術帶頭人駐點試驗現場,帶領團隊對多種類型模板、不同脫模劑效果、分層澆筑厚度、振搗工藝參數以及混凝土配合比適應性等關鍵要素進行了充分對比和持續優化,有效掃清了技術障礙。
下一步,項目部將繼續發揚精益求精的精神和黨員攻堅克難的作風,科學統籌資源,及時總結優化施工工藝,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后續清水混凝土澆筑任務,全力打造內實外美的紅色精品工程。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