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縣境內的雅礱江干流上,是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合式抽水蓄能項目,地處海拔近3000米。
清晨,隨著第一縷陽光沖破云層,兩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項目灌漿作業班組早已投入到緊張有序的施工中。這支由十多人組建的灌漿隊伍,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沒有絲毫退縮,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不服輸的勁頭,最終上庫進/出水口帷幕灌漿工作面提前4天交付。
一尺一尺抓進度
“殷工,9號孔位可以驗孔了。”白班班長一聲招呼,殷爭龍三步并作兩步奔向9號孔位。只見他熟練地拉開背包,取出卷尺、施工日志、簽字筆等。他一邊示意鉆機操作手起鉆,一邊翻看關于9號孔位的施工情況。只見殷爭龍熟練地翻閱著施工日志,密密麻麻的字跡中記錄著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在施工日志上會清晰地看到哪個孔位出現了冒漿、串漿,哪個孔位進尺了多少米,哪個孔位的吸漿量是多少等等,他在施工日志上都詳細準確地進行了記錄。
“班長,7號孔位待凝時間到了,可以掃孔鉆進了,灌漿時,多觀察下壓力情況”“施工任務結束后,施工面水泥漿液清理干凈,三級沉淀池及時清渣,過程中注意管路不要堵塞了”。殷爭龍耐心地與夜班班長進行工作交接。只要是工作面上的事情,大到壓水檢測,小到孔位糾偏,他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助推每一尺進度。他常說“干帷幕灌漿,特別是深孔帷幕灌漿,必須關注每一次進尺,只有把握住了進尺,才能保證施工進度”。殷爭龍一邊跟班長說著,一邊又在施工日志上填上了嶄新的一筆。
一環一環抓質量
“咱們這個項目巖層裂隙發育,串漿、冒漿、漏漿現象較多,部分孔段更是出現了回漿變濃、抱鉆的情況。”康永珍一邊描述現場情況,一邊和幾名技術員商討優化施工方案。
“我覺得,要想解決這個棘手問題,應該重點在過程管控方面多下功夫,可以建立銷號制度。”技術員譙磊邊提意見,邊形成文字方案。
“在我看來,重點應該放在效果驗證方面,效果檢驗是把控質量的重要關口。”小殷也積極建言獻策。
不知不覺已是深夜,工程管理部的燈還大亮著,項目技術團隊針對項目棘手問題,依然在如火如荼地商討解決方案。經過全體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反復優化方案,項目部摸索建立了“技術攻堅-過程管控-效果驗證”三級響應機制。一方面組織技術團隊開展專項技術交底,針對漏漿問題創新采用“限流降壓+濃漿風控+水壓塞繞過滲漏點”灌漿工藝;另一方面建立特殊情況處理臺賬,實施“24小時技術值班”制度,技術員進駐項目現場,隨時對突發的緊急情況進行處置。據悉,單日最高處置異常孔段高達9個,為項目順利完成節點提供了有力保障。以黨員康永珍為首的技術團隊,不舍晝夜,24小時輪流堅守,不單單保證了施工進度,還準確把控著灌漿質量的每一個環節,為項目部高質量完工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項一項保安全
“今天我們施工面在上水庫帷幕灌漿作業面,存在的主要安全風險有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等。”安全員小張正在進行當日的班前五分鐘教育。為了保障項目安全生產,項目部對存在的主要風險進行了分類,并逐項列舉風險控制措施,以班前五分鐘教育、周例會、安全生產月活動等形式層層滲透至班組的每一名成員。
“小李,在制漿過程中,一定要把防塵口罩戴好”“操作鉆機時,要按照操作流程,務必持證上崗”。小張穿梭在施工區域的各個角落,任何一個安全隱患都逃不開他的火眼金睛。
“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既然戴上了紅袖標,我就要對得起這一抹紅。”小張一邊說著一邊將左臂上的安全袖標又一次進行了平整。說話間拿著工前作業安全條件確認表穿梭在各個作業面。他一邊逐項確認安全條件,一邊排查著潛在的安全隱患。隨著安全作業確認單被一項項勾選,作業班組也投入到了新的一天緊張的工作中去。
旌旗引征途,實干見精神。兩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灌漿團隊中,職工平均年齡不足35歲。回溯過往,他們在海拔近3000米的惡劣環境中從未說過一句推諉的話。面對工期緊、任務重,施工難度大,他們更是積極響應,獻言獻策,即刻便把自己的擔子挑了起來。他們雖然分工不同,能力水平各異,但是卻都能立足崗位、奮勇爭先,勇當逐夢先鋒,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交出了一份份滿意的答卷。他們心懷感恩,使命在肩,用實際行動實現了一個又一個施工節點目標。新征程,新使命。未來,他們定會以更加勇毅沉穩的步伐,更加飽滿激昂的工作熱情全心全意投入到后續施工任務中,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書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