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晨曦穿透城市的薄霧,濟南老城區的施工圍擋內早已奏響安全管理的序曲,與泉城的湖光山色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風景。在這里,水電五局的建設者們正與時間賽跑——在泉城最敏感的城市脈絡中,鋪設雨污分流的地下“血管”。
工程所處的位置很多都是濟南城市中心區域,商鋪林立、人流如織,施工機械與通勤車輛在狹窄道路上錯峰作業,塔吊吊臂與居民樓陽臺的距離以米計算。當市政管道改造遇上城市中樞神經,一個現實挑戰擺在建設者面前:“如何在寸土寸金的鬧市區域,既保障工程進度,又筑牢安全生產的防線?”
這個問號,從項目落地那天起,就懸在每一位管理者的心頭。
工程一線的安全基石
濟南市大明湖排水分區工程總投資67.1億元,覆蓋面積101.7平方公里,域內分布大明湖、趵突泉等風景名勝區以及大部分老城區,是一項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完成濟南市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任務的重點工程。水電五局負責大明湖排水分區工程三工區的建設工作,工程包括7條市政道路,23處混接點改造、75個小區雨污分流、44條市政道路排水管線清淤檢測修復、4條市政道路污水主干管功能修復、2.6千米東濼河河道綜合治理。
走進施工現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醒目的安全標語和警示標志。這些不僅是安全文化的傳播,更是對每一位施工人員生命的莊嚴承諾。
項目部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加強安全管控,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從制度上確保安全工作的有序開展。現場做好了施工現場的安全圍擋防護、改道設置、通行引導等工作,完善防護設施配置,規范擺放標志牌,規范工地車輛出行,規范停放施工車輛。在關鍵路段項目部設置專人指揮交通,引導過往車輛,設置專屬安全員,在施工路段兩側全過程管控施工期間的道路安全風險。
針對項目點多、面廣、施工環境復雜的特點,項目部進一步完善了“聯防聯控機制”,加強與各級政府部門、項目公司及其他參建方的溝通協作,形成了強大的安全管理合力,高效率推動復工復產的腳步。在這種精細化的管理模式下,工程建設在安全的軌道上穩步推進,為打造優質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守護生命的幕后英雄
“安全是工程建設的基石,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這是項目安全總監張鐵栓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每天,項目安全管理人員都會穿梭在施工現場的每一個角落,檢查安全設施是否完好、施工人員是否遵守安全規定。他們通過制定詳細的安全操作規程和應急預案,對現場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交底,確保每一位施工人員都能清楚了解自己的安全職責和應急處置方法。毫不夸張地說,他們足跡連起來,就是濟南項目一張巨大的安全網,時刻守護著工友們的生命安全。
“大家知不知道,根據不完全統計,僅2025年1月全國報道的生產安全類事故就高達112起,造成至少46人死亡、107人受傷,這可不僅僅是一串數字,這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這是一個個破碎的家庭……”
筆者還記得,在年初開工之時,安全部進行進場教育的小伙王德鑫,講課的聲音幾乎都顫抖著,這是對安全最好的守護,也是對生命的最大的尊重。
“給你們多說一句,就是多一份保障,你們的安全意識提高一分,安全風險也就遠離一分。守護你們的生命安全那是我的職責使命,但繃緊安全這根弦,保護自己,是你們對你們自己的人生和你們身后家庭的責任,可別嫌我啰唆。”
這是安全部馬主任在現場經常會講的話,嘮嘮叨叨的話語,是他對工友們盡職盡責的一片心,只為了讓現場的施工人員多了解一些風險和隱患,多增加幾分安全意識。
共建綠色的生態家園
在確保工程安全的同時,項目部還注重文明施工,展現央企的良好形象。
施工人員嚴格遵守施工規范,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盡量減少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影響,加強施工現場的環境衛生管理,保持工地整潔有序。此外,項目團隊還積極開展文明施工宣傳活動,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文明意識。通過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等方式,營造濃厚的安全文明施工氛圍。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濟南市大明湖排水分區工程不僅關系到城市的發展,更關系到每一位市民的生活質量。因此,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始終將環保放在首位,力求做到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進入項目東濼河河道治理的施工現場,第一眼便能看到霧炮機陣列與綠色防塵網共同構成的“生態屏障”,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全程灑水降塵,同時對施工區域內存在的裸土進行全面覆蓋。河道頂管施工采用了全封閉式的泥水平衡式頂管工藝,消除了傳統施工中的高風險作業環節,同時減少了揚塵污染,降低了水資源消耗,安全高效又環保。
展望未來,濟南市大明湖排水分區工程的安全管理之路依然任重道遠。但項目的管理團隊堅信,只要他們始終保持對安全的敬畏之心,不斷加強安全管理、提升安全效能、增強安全意識、共創和諧環境,就一定能夠為濟南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期待這項關乎城市未來與民生的重大工程能夠早日竣工投入使用,為濟南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同時,也期待項目管理團隊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繼續秉承安全文明施工和環保理念,為濟南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