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設的漫漫長路上,有這樣一位平凡卻不普通的建設者。自1994年7月踏入基建處預制廠,他便與測量工作緊緊相連,用腳步丈量過無數土地,用汗水澆灌出豐碩成果,在歲月的磨礪中,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奮斗篇章。
沙礫作紙 經緯為墨
1994年7月,初出茅廬的他踏入基建處預制廠,開啟了工程建設的職業生涯。此后他經歷在綿廣108國道辛家溝、綿陽市白一里電站、西昌官地電站等項目。每到一處,他都要面對不同的挑戰,但最讓他難忘的,還是在新疆尼勒克的那段日子。
新疆尼勒克工地上是一片的荒原。強烈的紫外線刺得人睜不開眼,四下連棵樹都沒有,找不到一處能遮陰的地方。一瓶水、一個馕餅、一包榨菜就是一天的口糧,剛加入工作的小李盯著窗外灰蒙蒙的天際線,聲音里滿是沮喪:“這地方太偏僻了,手機沒信號,連個小賣部都沒有,什么時候才能結束啊!”他蹲下身調試測量儀器,頭也不抬地笑著安慰:“咱們干測量的,不就是要往別人去不了的地方鉆嘛!堅持堅持,把手里的活兒干好,等項目結束,回頭再看,這都是值得的。”
白天,地表溫度輕易就能竄上40度。他背著二十多斤重的全站儀、對講機、三腳架等測量設備,深一腳淺一腳地跋涉在滾燙的沙礫地上。風沙是常客,裹挾著細小的砂石,鉆進儀器目鏡、物鏡。他只能一邊用袖子狼狽地擦著迷住的眼睛,一邊小心翼翼地護著儀器,反復進行校準。工地的天氣更是說變就變,剛才還烈日當空,轉眼就可能砸下冰雹。遇到這種突發情況,他第一反應不是護自己,而是趕緊脫下外套罩住儀器,然后護著它奔向最近的老鄉家躲避。
夜幕降臨,他還在辦公室整理數據。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數字旁還畫滿了改進草圖。憑借這份專注與執著,他在測量領域不斷鉆研,發明了多項專利并參與多項工法。
毫厘之間 匠心所系
不同的地形、氣候和環境,都給測量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但他始終堅守在測量崗位上,從未退縮。
在西昌官地電站項目的那段歲月,測繪條件全靠“仗義”(全憑人力、條件簡陋)支撐。數據都對不上,小李急得滿臉通紅:“唐隊,這數據怎么測都不準,是不是儀器出故障了?”他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小李身邊,仔細檢查了測量儀器和操作流程,然后拍了拍小李的肩膀說:“儀器沒問題,是咱們測量的角度和方法得調整。在這種地形,不能按常規方法來,得換個思路。”他帶著小李重新選擇測量點,一邊操作儀器,一邊耐心講解:“你看,要先根據地形走勢確定好基準點,再根據山體的起伏變化靈活調整測量角度。遇到復雜的地方,多測幾次,取平均值,這樣得出的數據才更準確。”在他的指導下,小李終于順利完成了這次的測量。
工作之余,他還經常和同事們分享自己的經驗:“測量工作看似重復枯燥,但每一個數據都關乎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咱們多跑一趟路,多測一次數據,就能為工程建設減少一分風險。”在他的影響下,年輕同事們也逐漸養成了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子夜微光 隧月長明
2024年3月,唐凱轉戰環北廣西D2項目。因施工需要,他搬進了武思江邊的活動板房。這里悶熱潮濕,蚊蟲肆虐,他的工作也更忙更累——每天凌晨,都要深入隧道進行巡視。
有工人感慨道:“每天凌晨去來洞子巡視,太敬業了!”他笑了笑,說:“這是我的工作,洞子里面的情況關系著施工安全和進度,我不進去看看,心里不踏實。”
日常巡查中,唐凱的責任感滲透在每個細節里:設施隱患零放過:巡視時緊盯指示牌、照明燈等安防設施,一旦發現破損歪斜,立即要求責任方限時整改,確保警示標識清晰、照明系統無死角。設備運行全掌控:即便工地水泵為自動化運轉,他仍堅持高頻次巡檢,隨時關注設備啟停狀態與排水效率,一旦察覺異常聲響或運轉故障,便第一時間關停設備、排查隱患,避免因排水不暢影響施工安全。
在濕熱難耐的板房里,在幽深曲折的隧道中,唐凱以凌晨時分的腳步丈量責任,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詮釋擔當。他用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筑牢施工安全防線,為環北廣西D2項目的穩步推進注入了最堅實的保障。他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在平凡的崗位上閃耀著不平凡的光芒,激勵著更多的建設者在追夢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