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磐安層巒疊翠的秘境之中,浙江多條母親河的生命之源于此汩汩流淌。此刻,這片被森林與藥香滋養的土地深處,一座現代工業的“地下長城”已宣告貫通。它如同深埋于生態根基下的嶄新引擎,蓄勢待發,即將以其沉穩而強大的脈動,為磐安的綠色未來注入清潔而強勁的發展活力。
6月28日,由水電五局承建的國網新源浙江磐安抽水蓄能電站主副廠房開挖工作全面完成并順利移交,這座深藏地下的“超級工程”,以技術創新為弦,以安全管控為譜,以黨建融合為韻,奏響了一曲現代基建的“凱旋曲”,為后續機電安裝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術攻堅:與巖共舞的“繡花功夫”
浙江磐安抽水蓄能電站是浙江省“十四五”重點清潔能源項目、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和華東新型電力系統重點工程,這座總裝機容量1200兆瓦,配備4臺300兆瓦機組的“綠色引擎”,承載著推動能源轉型的重任。2023年5月19日,浙江磐安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開挖拉開了序幕。數百個日夜的精雕細琢,不僅是一場機械與巖層的較量,更是一次傳承水電五局“山骨水魄”精神的現代筑夢。
作為電站的中樞所在,這座地下廠房主體長171.8米,寬24.5米,高54.7米,與多條母線洞、引水支管等小洞室相連,形成了復雜的地下結構體系?!斑@里的每一寸巖層都在考驗我們的技術極限。” 中電建首席科學家、首席技術專家,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張春生站在破碎帶前,眉頭緊鎖。磐安抽蓄電站地下廠房地質條件復雜,巖層破碎、節理發育,局部甚至出現“千層餅”狀分層剝離現象。面對挑戰,項目團隊拿出了“一巖一策”的精細化施工方案。
作為輸水發電系統工程最關鍵的部位,如何同時保證地下廠房施工過程中巖石的穩定和施工進度,如何取舍,又如何兼容,成為了水電五局磐安項目建設者施工路上的一道難題?!氨撇皇切U干,而是精準雕刻?!北乒こ處熇贤跻徽Z點醒夢中人。至此,團隊開始了一段挑戰與奮斗、汗水與智慧交織的時光。項目部采用“短進尺、弱爆破、勤支護”的策略,嚴格落實“一炮一支護”原則,每次爆破后立即進行地質素描,動態調整參數,優化爆破設計。
面對浙江地區地質最復雜的地下廠房,項目團隊始終秉持“敢啃硬骨頭”的決心和“與巖層較勁”的韌勁。項目總工管建龍在技術研討會中強調“不良地質不是我們退縮的理由,而是技術創新的契機!”針對廠房頂拱巖體破碎、穩定性差的難題,項目團隊在頂拱處新增77根預應力錨索,配合4630.5平方米的主動防護網兜住松散巖體,同時增加C30混凝土錨拉板來確保廠房高邊墻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這套“組合拳”既確保短期施工安全,更為廠房長期穩定運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那些與復雜的地下圍巖博弈的日日夜夜,將智慧與堅韌刻進了大地的褶皺,更熔鑄進建設者的血脈。當險峰深谷化作通途,我們讀懂了大山的沉默——那是最壯美的工程詩篇。
安全護航:守護“地心”的銅墻鐵壁
在磐安抽蓄電站地下廠房施工中,安全管控絕非紙上談兵,而是融入每一道工序的剛性準則。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和深埋地下的作業環境,項目部以“零事故”為目標,構建了一套嚴密的安全防控體系。
“地下施工,安全是1,其他是0。”在磐安項目每日班前會上,項目經理王建民總是用這個形象的比喻強調安全底線。面對復雜的地下施工環境,項目團隊系統梳理了坍塌、透水、有害氣體等主要風險源,通過“人防+技防”構建雙重保障體系。在技術層面,不僅實現了作業面無線信號全覆蓋,確保地下洞室群通訊無死角,更聯合業主創新采用智能門禁系統——所有人員必須通過進廠交通洞的AI刷臉閘機,系統會精確顯示洞內作業人數和滯留時長,真正實現了施工人員的動態閉環管理。
為全方位筑牢磐安抽蓄電站地下廠房施工安全防線,項目部多舉措協同守護“地心”的銅墻鐵壁。領導班子嚴格落實夜間巡查值班制度,對巖錨梁澆筑等關鍵工序實施全程旁站監管,從混凝土振搗到養護環節進行全流程驗收把控,以“零疏漏”標準夯實施工安全基礎。另一方面,創新推行網格化安全管理模式,將單個洞室劃定為獨立責任區,由專職安全員按“定人、定時、定措施”原則實施動態巡查,實現安全管控的精細化覆蓋。
在作業環境保障方面,項目部采用“通風+實時監測”智能防控策略,通過在線監測系統對洞室內有害氣體含量進行動態追蹤,聯動通風系統,確保地下洞室始終保持優良作業環境。鑒于地下洞室施工環境具有顯著的復雜性與高風險性,項目部定期組織隧硐火災逃生消防應急演練及防汛專項演練,通過實戰化模擬訓練提升人員應急疏散能力,確保在突發狀況下實現人員快速撤離與高效救援聯動。
從帶班盯倉的“鐵面無私”到網格化管理的“天羅地網”,從智能門禁的“精準管控”到應急避險的“未雨綢繆”,磐安抽蓄團隊用制度筑牢防線,以科技賦能安全,讓這座“地質博物館”中的每一米開挖支護都穩如磐石。正如安全總監溫劍的每日箴言:“地下的風險看不見,但我們的防護網必須滴水不漏!”
紅色工地:黨旗插在“巖層深處”
在磐安抽蓄電站地下廠房建設中,項目部將“紅色工地”創建作為推動工程建設的核心引擎,將“紅色基因”深植工程建設肌理,通過“黨建+生產”“黨建+安全”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鐵軍隊伍。
人才培育構建成長沃土。項目部精心打造的“磐安學堂”,將政治引領與專業培養深度融合,為青年人才搭建起全面成長的平臺。每周三的集中學習日成為項目部青年的“充電時刻”,各部門輪流授課,從爆破控制到支護工藝,從混凝土養護到安全管理,系統化的課程設置讓青年員工在掌握本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能觸類旁通。磐安項目的青年骨干們將紅色基因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實踐能力,在地下廠房開挖的每一個環節都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暖心工程凝聚攻堅合力。項目黨支部將人文關懷與安全生產緊密結合,打造有溫度的“初心如磐”黨建品牌。在炎炎夏日,項目部組織的“送清涼”小分隊穿梭于各個作業面,不僅為工友們送去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防暑藥品,還特別熬制了冰鎮綠豆湯,直接送到施工一線?!斑@碗綠豆湯來得及時,解暑又暖心!”正在廠房進行錨索安裝的李師傅接過湯碗感慨道。寒冬時節,項目部聯合當地法院開展“暖陽護薪”專項行動,不僅為工友們提供法律咨詢,還用法治溫暖守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黨員先鋒筑牢安全防線。項目黨支部開展“黨建+安全”融合實踐,讓黨旗在安全生產一線高高飄揚,讓紅色力量成為守護工程安全的堅強堡壘。項目黨支部書記劉俊勇多次帶隊深入地下廠房各作業面,組織開展“查隱患、教方法、保安全”活動。這種“黨員帶頭查隱患、現場教學保安全”的工作模式,既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又筑牢了安全生產防線。
從磐安學堂的人才培養,到紅色驛站的暖心服務,再到黨員先鋒隊的協同攻堅,磐安抽蓄項目用紅色基因激活了地下廠房的每一寸巖層。正如那鐫刻在洞壁上的誓言:“黨旗所指,就是巖層所向;匠心所至,必成精品工程?!痹谶@座“地下宮殿”里,紅色力量正書寫著新時代地下工程建設的壯麗篇章。
群山見證,匠心筑夢。在這片被譽為“浙中綠肺”的生態腹地,水電五局磐安項目建設者們將繼續以科技為筆、以汗水為墨,高標準推進后續工程,在堅硬的巖層中鐫刻下綠色能源的嶄新篇章。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