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左宇淞)4月10日,由中國水電五局承建的引江補漢工程出口段輸水主隧洞傳來捷報——累計掘進突破4000米,完成總工程量近80%,距全長5085米的目標僅剩1000余米!這標志著出口段主隧洞施工正式邁入攻堅沖刺階段,同時也將面臨兩鄖斷裂帶這一標段內最為復雜嚴峻的地質難題。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后續水源工程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出口段主隧洞超長隧洞施工始終是最大難點。這里斷層、淺埋區遍布,巖層破碎、高強度輝綠巖層及節理發育區域更是為鉆爆施工帶來了巨大難題。
自開工建設以來,中國水電五局始終將施工安全與質量控制放在首位。綜合運用超前地質預報、超前鉆探等手段,提前探明前方地質情況以及滲水情況,項目團隊還創新性地采用了“大管棚+注漿小導管”配合的施工工藝,全面提升掌子面穩定性,為隧洞安全掘進鋪設堅實基礎。通過數字孿生中心平臺對作業數據進行動態監測,實現了風險預警、應急響應、進度可視的多維管理。在確保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項目團隊堅持以“高起點謀劃、高效率推進、高標準落實”為準則,不斷刷新掘進進度。隨著掘進突破4000米大關,主隧洞掘進由“爬坡期”“平穩期”全面邁入“沖刺期”。
連日來,在各工區施工現場,燈火通明,機械轟鳴,作業有序推進,一幅熱火朝天的建設圖景日夜鋪展。項目團隊科學統籌施工資源,優化工序組織,構建了集“探、挖、支、襯”于一體的機械化作業線,極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質量。同時精干管理力量,強化設備調度,推動“人、機、料、法、環”高效耦合,通過建立“日協調、周總結、月評比”機制,構建起覆蓋全鏈條的進度提速體系。
“推進按鈕已然按下,我們正以百米沖刺的姿態全力奔跑。”引江補漢項目負責人茍三江介紹說,自2022年進場以來,項目團隊有序調整掘進節奏,不斷克服重重困難。
從初期的穩步推進,到如今的奮力沖刺,中國水電五局以雷厲風行之執行力、迎難而上之使命感、敢打必勝之決心,為引江補漢工程高質量建設注入強勁動能。剩余的1085米,不僅是物理上的掘進距離,更是對中國水電五局建設者智慧與勇氣的全面考驗。接下來,水電五局項目團隊將繼續以“只爭朝夕”的拼搏姿態,為引江補漢工程早日建成通水貢獻力量,助力國家水網主骨架建設跑出“加速度”。
2022年7月7日,全長194.7公里的引江補漢工程開工,該工程從長江三峽庫區引水入漢江,終點位于丹江口水庫大壩下游漢江右岸安樂河口。據了解,引江補漢工程出口段輸水隧洞全長5085米,過水洞洞徑10米,最大埋深209米,最小埋深橫穿兩隕斷裂帶僅34米,具有大埋深、大洞徑的施工特點。為此,中國水電五局引江補漢工程出口段項目團隊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和技術手段,確保隧洞挖掘工作安全、高效、順利完成。
據了解,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是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志性工程。該工程作為國家水網骨干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工程。工程建成后,將實現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兩大國之重器隔空“牽手”,對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潛力、增強漢江流域水資源調配能力、進一步提高北方受水區的供水穩定性有著重要作用。
【打印】 【關閉】 |